欢迎您光临欢迎光临肇庆市环境环保局【公众网】

肇庆市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9-11-04   信息来源:

肇庆市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

 

肇庆市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肇庆市2002年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一、  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

   (一)社会经济

  肇庆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5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0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66.7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1亿元,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7.8:37.0:3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二)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空气质量属优。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为56,其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0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47毫克/立方米,各项污染物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降尘年月平均值为3.65吨/月·平方公里。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

全市地表水整体质量良好,其中西江河肇庆段水质、绥江水质、贺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星湖水体达到非直接接触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要求。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各功能区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相应标准限值,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55.5分贝,与2001年基本持平;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6.4分贝,比2001年略有降低。但是,各类污染源的噪声影响仍比较突出,其中生活噪声源影响范围广,交通和施工噪声源污染强度较大。

   4、生态环境

   (1)森林与绿地

全市造林面积19110公顷,完成义务植树684万株,栽植率96.3%、绿化率92.9%、森林覆盖率66.7%。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9%。

   2)自然保护区

全市国土面积1485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85.64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41.86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101.31方公里,风景名胜区面积136.24平方公里,森林公园面积1306.2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0.7%。

5、“三废”排放

   1)废水

全市废水排放量12087.55万吨,比上年增加284.28万吨,增幅为2.4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513.55万吨,占全市废水总量的45.61%,比上年增加2647.2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6574万吨,占全市废水总量54.39%,比上年减少2363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26236.12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6903.92吨,生活COD排放量19332.20吨,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值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5%.

  2)废气

全市废气排放总量200.52亿标立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861.80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794.80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67吨;全市烟尘排放总量为9715.54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351.54吨,生活烟尘排放量364吨.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013.55吨。

(3)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0.56万吨,比上年减少1.73%。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2.6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44.88%。

 

二、环境管理和建设

   (一)环境保护目标任期责任制考核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环境保护目标任期责任制考核

省对我市考核总得分88分,考核等次为优秀。市对各县(市)区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具体是:端州区88分、高要市84.9分、鼎湖区82.5分、四会市82.18分、怀集县77.63分、德庆县74.18分、广宁县73.63分、肇庆高新区73.63分、封开县73.13分。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省对我市考核总成绩80。84分,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名列第6位(含全省5个环保模范城市)。

(二)环境管理

1、建设项目管理

全面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把好新上项目环保审批关。全市共审批新建、扩建、技改项目1206个,项目总投资37.50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2.7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全市因选址不当或因污染严重或因不符合产业政策而拒批项目59个。市区共审批建设项目792个,项目总投资25.3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6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55%,因选址不合理或污染严重而拒批的项目26个。

2、水环境综合整治

根据省综合整治珠江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召开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大会,全面部署整治水环境工作,并制订和颁发了《肇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市国土局牵头制订了《肇庆市采石场清理整治和复绿工作方案》,并关闭临江的15个采石场,其余采石场全部实行分期分批整治。各级政府对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并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市区对沿江一带直排西江的饮食业废水全部实行改道城市排水管网排放。各县对沿江一带的窝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期工程以及高要市、四会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动工兴建。

3、信访处理

全市群众反映环境污染的信访信件及来电来访共1083宗,处理率100%。市区群众来信、来电、来访705宗,信访处理率100%,其中投诉废水污染的占3.3%,投诉废气污染的占47.2%,投诉噪声污染的占49.2%,其它的占0.3%,废气、噪声仍是投诉的主流。

4、生态保护

各级政府重视风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完成了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对怀集三岳、大稠顶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建设和完善。对市区北岭山森林公园,按照高标准风景林、高生态功能等级的标准进行改造,已改造纯松林和疏残林7787亩。广宁竹海大观、怀集塔山森林公园、高要象山森林公园、封开麒麟山森林公园、德庆香山森林公园及盘龙峡景区等按照功能,修建道路,建设亭台楼阁及旅游休憩设施。继续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场)活动,四会市桔之园获得省级生态示范园称号。高要等地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星湖、鼎湖景区整治力度,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5、环境监督执法

根据5月28日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市开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大力遏制污染反弹的活动;加强对停产和停产治理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这次活动重点检查达标考核的449家工业企业,发现有8间企业出现污染反弹现象,反弹率为2%,对8间企业的污染违法行为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同时对夜间施工造成噪声扰民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整治和处罚;对古塔路建材市场内的6间噪声严重扰民的石材加工场依法责令搬迁。为强化对企业排污的监督管理,市区对30家企业安装废水排放自动监控装置。

(三)环保能力建设

1、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环境管理要求,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新购一批仪器设备,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市环境监测站购进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等一批仪器设备,通过了广东省优质实验室复查验收,监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市获各类监测数据9万多个,其中市区为7万多个,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2、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我市完成日援的国家环境信息网站建设项目,增加价值170多万元环保信息设备,通过了国家联合检查组的验收,初步建立起环境信息化的平台,并在互联网上开通肇庆环保网站,在省环保广域网上建设肇庆环保内部网站。

(四)环境教育

全市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34次,投入宣传经费达112.50万元,利用电视宣传90期,利用报纸宣传110期,利用广播宣传207次。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主题,环境宣传教育采取 “四进”、“四上”的形式。“四进”:一是进家庭,在星湖、高要广新生态园举行“环保知识进家庭”活动,有2000多个家庭参加了活动;二是进学校,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活动,有28所中小学、幼儿园获得市级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的称号,同时,在端州区30多间学校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三是进社区,在百花园住宅小区举行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环保咨询、环保书面竞赛、环保文艺晚会等“环保行动在社区”活动,百花园2000多居民踊跃参加;四是进公共场所,每逢周五晚在牌坊广场放映一场环保专题片,“6·5”世界环境日期间在牌坊广场举办“环保·健康·发展”大型咨询宣传活动。 “四上”:一是上报纸,每月在《西江日报》出一期环保专版,在《端州新闻》、《肇庆城建》刊登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二是上电台,每周六在市广播电台播出半小时环保专题内容;三是上电视,在市电视台每月制作播放两期环保专题片,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也报导了肇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情况;四是上网络,在肇庆环保因特网上刊载环保内容。此外,市环保局再次被省委宣传部和省环保局评为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结 束 语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环保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局部环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仍然是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缓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生态环境的损害与破坏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问题仍然是薄弱环节,水土流失情况仍然严峻;环保队伍人员素质和环境综合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上一篇: 肇庆市2003年环境状况公报 ||下一篇:肇庆市二OO一年环境状况公报

网站地图|交通指引|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由广东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广东新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www.zqepb.gov.cn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星湖东路76区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e-mail:shbj_xjzx@zhaoqing.gov.cn
环保举报 投诉热线:12369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