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欢迎光临肇庆市环境环保局【公众网】

肇庆市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9-11-04   信息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有关规定,现将2007年肇庆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2007年,我市环保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稳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3%,人口自然增长率6.10‰的形势下,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环境管理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肇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与2006年持平,继续保持稳定,并按环境功能分区的要求,达到国家相应功能区的标准。西江肇庆市河段、贺江封开河段和绥江怀集、广宁、四会河段各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域功能标准;星湖水质达到Ⅳ类水环境功能标准。各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各县(市、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与2006年持平,继续保持优良。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在19~127之间,全年空气为优良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除肇庆城区为349天外,其余各县(市、区)均为365天。空气主要污染物均达到二类功能区(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标准。其中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在0.032~0.074毫克/立方米之间(低值发生在封开县城,高值发生在肇庆市城区);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值在0.007~0.047毫克/立方米之间(低值发生在鼎湖城区,高值发生在肇庆市城区);空气二氧化氮年平均值在0.009~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低值发生在德庆县城,高值发生在肇庆市城区)。

全市酸雨(降雨pH值小于5.6为酸雨)频率为34.1%,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8.5%,酸雨频率、酸雨量占总降水量比重较大的地区是肇庆市城区和封开县城。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各县(市、区)城市道路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范围为64.0~66.4分贝(标准为70分贝),全市平均值为65.6分贝,与上年相比降低了0.3分贝。年平均等效声级在70分贝以上的路段长度16991米,占全市城市主要交通干线总长8.07%。其中肇庆城区道路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66.4分贝,年平均等效声级在70分贝以上的路段长度5979米,占城区主要交通干线总长的7.79%。

各县(市、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范围为51.4~56.3分贝,平均值为53.8分贝, 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在各类噪声源中,以生活类噪声源和交通类噪声源所占的比重较大。

肇庆城区各噪声环境功能区昼夜噪声均出现超标现象,以北岭渡假区(0类区)和道路交通干线两侧(4类区)的超标率稍高。

二、环境管理和建设

(一)党政环保责任考核状况

我市核定各县(市、区)2007年的环保责任考核分数为:端州区为90.05分、鼎湖区为87.04分、四会市为85.00分、高要市为87.71分、广宁县为76.11分、怀集县为82.97分、德庆县为76.07分、封开县为79.50分、肇庆高新区为77.60分,全部及格。

(二)环境监管状况

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根据国家、省关于继续开展打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部署,我市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年初,我市制定了《印发2007年肇庆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肇府办电〔2007〕76号),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116人次,检查企业2603家,对9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22家,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 2 场,行政处罚金额207.2万元,有效地打击了企业的不法排污行为,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保障了我市的环境安全。各县(市、区)政府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治污保洁工程和珠江综合整治工作为重点,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证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怀集县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辖区内非法采矿点进行全面清查整顿;四会市建立南江工业园监督检查组,经过多方努力,对四会市南江工业园9间污染严重的电镀企业在2007年底全部实行了搬迁,解除了对北江饮用水的安全隐患;封开县以保护西江上游水源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查处水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座谈会议精神,我市成立了环境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信访包案制度。2007年全市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2007件次,其中:废气污染1160件次,噪声污染633件次,废水污染202件次,固体废物污染11件次,其他污染1件次,处理率达100%,办结率达到98%

(三)污染防治控制状况

我市认真贯彻国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工作、强化企业的污染治理。全市共报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1052项,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活动,2007年,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肇庆市佳荣针织染整有限公司2家企业通过了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考核验收组的验收。目前,全市共有9间省级清洁生产企业,四会互感器材厂在通过省级清洁生产企业验收的基础上,正在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的建设进展顺利,最近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积极推进污染物由浓度控制管理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结合管理的转变。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共142.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共85.2平方公里;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全市共发放排污许可证3298份,实行了持证限量排污。2007年我市加强了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扩大了环境统计范围,增加了纳入环境统计数据库的企业数量。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9198.9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479.63万吨,占总排放量的54.58%,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4.4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50.78%。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8719.3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5.4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0.89万吨,排放量0.0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6.35%。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0万吨、氨氮排放量0.2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2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9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43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未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状况与环境规划修编情况

我市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保战略方针,积极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8.79万亩,义务植树631.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6.6%。截止2007年,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45017公顷,全市建立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54.63万亩。四会市和高要市分别被国家、省授予“绿色小康县(市)”和“林业生态县(市)”称号。

到2007年底,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村1370个,建成生态示范村(场)106个,省级生态示范镇1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2个、绿色生产基地8个;变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为绿色生态经济品牌,全市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了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管理,废污物的再生综合利用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通过成立县(市、区)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降低农业使用农药量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省环境规划和珠三角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分类指导、分区控制的原则,我市完成《肇庆市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报告和纲要的编写,通过省环保局审核,正在印发实施。

(五)环保宣传教育状况

到2007年底,全市通过国家验收的绿色学校1间,通过省验收的“绿色学校(幼儿园)”5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69所学校(幼儿园)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荣誉称号。通过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工作成效明显。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过程中,“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考核指标测试满意率达95.6%。

(六)环保资金投入和重点项目建设状况

2007年,全市环保总投资122192.16万元,其中,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投入63079.76万元,工业污染防治投入33853.57万元,环保管理能力建设投入989.63万元,各类污染设施运行费用24269.20万元,环保投资指数达1.95%。全市计划在2007年完成建设、动工建设或完成部分内容建设的整治重点项目共10项,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8项,河涌综合整治2项。就目前检查的情况看,有3个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有7个项目按计划动工建设或完成部份内容建设。

(七)环保管理能力建设状况

2007年,全市环保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共投入989.63万元,其中环境信息系统投入84.62万元,环境监测系统投入589.62万元。全市8个县(市、区)均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建立起市、县、镇三级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并通过减排考核措施对其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授牌和省的计量认证,成为我市检验机构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认可的实验室。全市已安装流量自动监控设施33套,为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监督力度,其中已有2家企业安装了COD自动监测设施

 

 

 





上一篇: 肇庆市2008年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下一篇:肇庆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网站地图|交通指引|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由广东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广东新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www.zqepb.gov.cn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星湖东路76区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e-mail:shbj_xjzx@zhaoqing.gov.cn
环保举报 投诉热线:12369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