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欢迎光临肇庆市环境环保局【公众网】

肇庆市2010年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1-06-07   信息来源:

2010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环保肇庆为目标,依法强化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进一步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总量减排工作,不断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使我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现将2010年肇庆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与2009年相比,水质年际变化不大,仍然保持优水平。西江、绥江、贺江、新兴江等主要河流的21个监测断面中,除了新兴江山口段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河流水质状况为优,同时各断面均达到各个的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交界水域水质达标率也达100%。全市饮用水源地与2009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水质仍然保持优质水平。其中城区三榕峡、狮山和九坑河水库3个饮用水水源地各监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和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优,达标率100%。

星湖水质26个监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Ⅳ类标准,水质类别与去年相同,无明显变化各子湖达到各自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

(二)空气环境质量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继续保持优良。城区(端州、鼎湖)空气污染指数API在13~145之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优良天数为360天,与去年持平。

全市有城区、四会、高要、封开开展降水监测,酸雨频率在54.5%-81.2%之间酸雨pH均值为4.84,除封开外,酸雨污染状况均比上年有所加重。

(三)声环境质量

全市城市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6分贝,与去年持平,城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较好全市有7个县(市、区)开展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全市城市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9dB(A),比去年增加0.4 dB(A),各地区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仍然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城区各类功能区等效声级昼间年均值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功能区噪声污染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四)生态环境质量

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0个,总面积77.8万亩,形成保护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同时抓好沿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并通过林相改造提高林业资源品位,全市森林覆盖率67.7%

二、排污状况

 (一)废水

废水排放总量22778.5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844.2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38.8%;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3934.28万吨,占总排放量的61.2 %。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8.0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1.3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54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18万吨。

(二)废气

工业废气排放量557.38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3.32万吨,烟尘排放量3.3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57万吨。

(三)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1.9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138.29万吨,处置量35.15万吨,贮存量17.93万吨,排放量0.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2.05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4816.09吨,100%处置。医疗废物产生量875.67  吨,处置率100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2.08万吨,其中处置量11.87万吨,处置率98.26%。

三、措施与行动

(一)大力整治环境,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1.采取多方面措施,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工程减排。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我市按照省的统一部署,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7.78亿元,新建成1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设计处理能力36吨/日,实现了“一县一厂” 的目标。去年我市重点推进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位于中心区的8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去年底已基本建成主体工程。目前,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万吨/日,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20%提高到70%。同时,通过加强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推广应用污染治理新工艺、新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废水中水回用。2010年,四会市利华达印染有限公司等纺织印染行业配套了中水回用设施;我市排污量较大的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展了废水深度治理并实施清洁生产,大大削减了排污量。二是推进结构减排。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总量前置审批制度,严格环保准入,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差别电价、绿色信贷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已完成关停4间小火电淘汰任务,装机容量为20.04万千瓦,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任务;关停了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等19家落后水泥企业(生产线),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能力共437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关停小水泥90万吨的任务。其中, 2010年我市关停了广宁县东乡水泥有限公司高要市金禄水泥厂等 6家落后水泥企业(生产线),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能力113万吨;通过加快推进结构减排,有力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强化监管减排。2010年我市把“强监管、保运行”作为减排的重点,从监管减排要效益,通过加强环保执法,加大对不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增强企业守法排污的法制观念,切实巩固污染减排成效。2010年,全市共出动环保专项执法17606人次,检查企业(矿点)6265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239家

2.进一步深化独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显著。2010年,我市四会市污水处理厂等3家被国家环保部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治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独水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四会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碧洲电镀废水处理厂(原盛源电镀废水处理厂)经整改后运行正常;福龙电镀废水处理中心因整改效果不理想已被关闭;独水河水质持续变好,已接近地表水Ⅴ类标准,基本达到第一阶段整治目标。

3.认真做好亚运空气质量保障,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对全市216台非使用清洁能源工业锅炉实施了全面监测和监管,对其中81台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或关停淘汰;完成了95家加油站、27台油罐车、3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任务。全市共发放各类汽车环保标志(包括国标和省标)55630个。加强城区公交车尾气治理,推广节油减排车辆,更新客运车辆195辆,出租车160台;加大了建筑和道路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力度,推进了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作,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为2010年广州“绿色亚运”的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抓好各项生态建设和绿色创建活动,建设“生态环保肇庆”

为实现建设“生态环保肇庆”的战略目标,我市积极开展各项生态建设和绿色创建活动。一是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生态屏障建设。抓好沿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并通过林相改造提高林业资源品位;形成了保护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肇庆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绿道”建设和城区绿化建设。全市规划绿道网总长约1130公里,其中广东省绿道1号线和6号线105公里。目前,省立绿道105公里已实现全线贯通,市立绿道完成建设441.1公里,新增绿化326.9公里;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城区绿化建设投入,完成信安路、星湖大道、砚都大道、环星湖绿道、七星岩东门广场、波海公园、牌坊公园、叠翠路、棠岗路以及豪景新城周边道路等的绿化建设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5.8公顷,改造绿化面积8.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约增加10公顷,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打造生态环保肇庆。三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和卫生村(镇)等创建工作。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创建137个生态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示范镇;创建省级卫生村1910个,省级卫生镇5个,创建生态文明村3144个。其中2010年,全市共创建15个生态示范村,437个省卫生村。四是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创建了83间绿色学校和幼儿园,其中国家级2间,省级28间,市级53间。其中2010年创建了5家省级、8家市级绿色学校和幼儿园。五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至2010年底,我市有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

(三)加强环保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为提高环保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一支素质硬、业务强的环保管理队伍,2010年我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市财政下拨400万元购置了一批应急监测设备,基本建成了水质、空气、酸雨、应急等监测网络,进一步提高我市应急监测水平二是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目前我市24家国控重点污染源需安装的27套在线监控系统已全部建成,验收率100%。三是加强了区域环保合作。组织人员参与迎亚运2010广佛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演习,通过演习进一步完善广佛肇三地环境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提高环保部门的协调反应能力、联动作战能力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四)抓好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2010年,我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环保宣传工作,一是做好媒体的专题宣传。在《西江日报》和肇庆广播电台分别开设一个月的环保专题节目;二是及时组织报道环保动态新闻。组织媒体进行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厂建设、珠三角规划实施、四会铁扫行动等共近百条新闻的动态报道三是开展多项群体宣传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卫生日、世界环境日、普法日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2010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为80.20%。





上一篇: 2011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下一篇:2009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网站地图|交通指引|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由广东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广东新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www.zqepb.gov.cn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星湖东路76区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e-mail:shbj_xjzx@zhaoqing.gov.cn
环保举报 投诉热线:12369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