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欢迎光临肇庆市环境环保局【公众网】

2009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0-06-07   信息来源:

 

 

    2009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环保肇庆为目标,全力推进“广佛肇”环境保护合作,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总量减排工作,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现将2009年肇庆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与2008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水质仍然保持优质水平,西江、绥江、贺江、新兴江等主要河流的21个监测断面中,除了新兴江山口段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河流水质状况为优,同时各断面均达到各个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星湖水质为Ⅳ类标准,均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全市19个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其中城区3个饮用水源地西江三榕峡、西江狮山、九坑河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达标率100%;交界水域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空气环境质量。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继续保持优良。城区(端州、鼎湖)空气污染指数在13~130之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优良天数为360天,比上年增加了2天

全市有肇庆、四会、高要、封开开展降水监测,酸雨频率在8.7%-73.3%之间,降水pH值全年平均5.55,比上年升高0.69个pH单位。城区的酸雨频率为15.2%,比上年降低38.9%个百分点,酸雨pH值年平均4.92,比上年升高0.33个pH单位,酸雨量比上年下降,酸雨污染与上年相比有较大改善。

(三)声环境质量。

全市城市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6分贝,比上年降低0.1 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仍然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分别占64.69%和13.31%,各类噪声源中以交通类声源等效声级平均值最高,为58.0分贝,符合国家相应功能区标准,功能区噪声污染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四)生态环境质量。

全市建成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5个、县级1个;全年完成沿江防护林及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3.94万亩,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9.9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7.4%。

至2009年底,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村2234条,建成生态示范村(场)117个。其中2009年增加了8个生态示范村(怀集县5个、德庆县2个,广宁县1个),建成省级生态示范镇1个。历年来全市共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基地49个、绿色生产基地8个。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了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

二、排污状况

 (一)废水。

废水排放总量18576.8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240.96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4.36%;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0335.8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55.64%。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6.9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3.1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0.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8万吨,氨氮排放量0.41万吨。

(二)废气。

工业废气排放量426.90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3.1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15万吨,烟尘排放量2.3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61万吨。

(三)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58.1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99.91万吨,处置量38.14万吨,贮存量20.03万吨,排放量0.0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3.18%。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5290.64吨,其中处置量5230.64吨,综合利用量60吨。医疗废物产生量1521.94吨,其中处置量1504.43吨,处置率98.85%。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41.6万吨,其中处置量13.85万吨,处置率33.29%。

三、措施与行动

(一)综合整治环境,着力推进污染减排。

1、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污染减排工作。

为确保完成2009年度减排任务,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减排工作力度,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抓好减排项目的落实。一是制定了《肇庆市200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地政府和职能部门污染减排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落实各个减排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和监督责任人。同时把总量减排指标纳入《2009年各县(市、区)和肇庆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中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污染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国家有关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规定和省下达我市“十一五”关停小火电的任务,关停了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等8家小水泥厂,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能力共233.5万吨;关停了2家印染厂以及污染严重的封开县粤江制糖厂和怀集威通糖醇产品有限公司。三是全力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09年底,全市新建成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一县一厂”的目标,全市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22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60%以上。

2、以独水河治理为重点,推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独水河整治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四会市、肇庆高新区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独水河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两地共投资近10亿元整治独水河,基本完成了年度各项整治任务。据监测结果显示,独水河排入北江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从2009年6月开始逐步变好,12月已由2008年初的200毫克/升下降到58毫克/升,水质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1月27日,省环保厅宣布对2009年省挂牌督办的“独水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予以摘牌,独水河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3、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的整治力度。市政府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小组,召开多次联席会议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整治。2009年,共发出环保标志25506个,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资源,投入2100万元购置了62辆达到欧Ⅲ标准新型公交车,更换污染大、残旧的公交车,公共汽车污染得到改善。

(二)完善各项环保制度,加强环境管理。

1、严格环保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产生。继续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2009年,全市共受理环保审批项目698个(其中固废审批212个),共拒批项目25个。共发放排污许可证2251个。

2、加大环境执法,开展环保后督察和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以及环保后督察等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16870人次,检查企业约5885家。全市立案查处企业157宗,行政处罚累计金额368.69万元。尤其是对四会市龙甫盛源电镀污水处理厂私设暗管偷排电镀废水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查处,依法追缴排污费357万元和依法作出50万元的经济处罚,并对主要违法人员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同时,我市认真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处理群众环保投诉1817宗,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突出环保问题。

3、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2009年,我市共有国家重点监控企业23家,23家均按要求完成了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同时完善了《肇庆市环境应急行动方案》,强化了污染源的监控工作和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推进广佛肇区域环保合作。积极与广州、佛山两市协调合作,签订了《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环保专责小组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和《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2009年工作计划》等文件,全面推进广佛肇环保合作。

(四)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绿色创建,推进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1、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共有2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其中自愿开展清洁生产企业有24家,强制清洁生产企业有1家(昆庆毛绒厂有限公司)。其中有4家企业通过省验收,有2家通过市级初审上报省审批。其余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企业正在按程序实施。

2、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创建。2009年共创建生态示范村8个,其中怀集县5个、德庆县2个,广宁县1个。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推动全民参与保护环境。

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采取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一是由市有关新闻媒体制作了6个专辑共18期的系列报道,解答市民对水环境方面的疑问。制作播出了《发展,勿忘保护环境》等3个生动、易为群众接受的环保公益宣传短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公众聚集地大润发广场荧屏上播放。市广播电台开辟《肇庆环保时空》栏目,共播出环保知识节目276期,专题播出24期。二是结合污染减排、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重点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三是结合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将环境违法案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如将四会市盛源电镀废水处理厂私设暗管偷排案件通报全市,并在《西江日报》、《珠江环境报》等新闻媒体上曝光,进一步提高执法效果和威慑力。





上一篇: 肇庆市2010年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下一篇:肇庆市2008年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网站地图|交通指引|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由广东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广东新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www.zqepb.gov.cn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星湖东路76区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e-mail:shbj_xjzx@zhaoqing.gov.cn
环保举报 投诉热线:12369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