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欢迎光临肇庆市环境环保局【公众网】

2012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3-06-05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为中心,把污染减排作为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严格环保准入,强化环保监管,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环保为民四大行动计划”,稳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环境质量持续良好。现将2012年肇庆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2012年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与2011年相比,水质年际变化不大,继续保持优质水平。西江、绥江、贺江、新兴江等主要河流的21个监测断面中,除新兴江山口段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河流水质状况为优。同时,各断面均达到各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

  2012年城区3个饮用水源地西江三榕峡、西江狮山、九坑河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与201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水质仍保持优质水平。

  2012年星湖的中心湖、波海湖、里湖、仙女湖水质24个监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Ⅳ类标准,水质类别与去年相同,无明显变化,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100%。

  (二)空气环境质量。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继续保持优良。城区(端州、鼎湖)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在10~109之间,全年共有1天API指数出现超标情况(Ⅱ级)。城区综合污染指数1.80,比上年(1.92)减少0.12,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去年稍有改善。

  2012年肇庆城区酸雨频率47.4%,与2011年的47.2%基本持平;全年降水pH值5.14,比去年5.02上升0.12个pH单位。酸雨污染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

  (三)声环境质量。

  2012年全市有7个县(市、区)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全市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dB(A),噪声源仍然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噪声环境质量较好。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8dB(A),范围主要分布在61.0~65.9dB(A)和66.0~70.0 dB(A)声级范围段,各地区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好。城区各类功能区等效声级昼间年均值基本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受交通噪声影响略有超标,功能区噪声污染与2011年相比略有上升。

  二、排污状况

  (一)废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5205.65万吨(不统计农业源废水排放量),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2592.64万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12602.16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10.85万吨。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2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8.60 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24 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24 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12万吨;氨氮排放总量0.90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0.45 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0.44 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1万吨。

  (二)废气。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077.59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7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4.70万吨,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0.82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7.4%,烟尘(粉尘)排放总量2.48万吨。

  (三)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8.48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36.72万吨,处置量171.76 万吨,贮存量0.003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0.9621 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0.2557万吨,处置量0.6812 万吨,贮存量0.025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9.99%。医疗废物产生量1807 吨,处置率100 %。全市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47.10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量33.8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1.95%。

  三、措施与行动

  (一)深化环境整治,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我市以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新的考核要求,深化各项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全市308家重点企业全部完成了清洁生产验收工作。二是全面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编制《肇庆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并抓好贯彻实施。三是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认真落实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快城区公交车的淘汰工作,2012年,我市已替换更新天然气公交车169台,占公交车总数的49%;城区已有150辆出租车通过了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天然气改造审批申请,目前约有70辆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检测力度,全年共检测公交车162辆次;继续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238座加油站、50台油罐车、3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任务。四是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以独水河、羚山涌整治为重点,通过加强截污、清理沿河违建、强化工业治理等措施,使河涌水质明显改善;认真开展对市级饮用水源的调查工作,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组织参加“2012年爱我珠江亲水节”活动,与广州、佛山、清远等市携手加强珠江水环境保护。五是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创建生态示范村163个,省级生态示范镇3个。2012年5月,环境保护部复核专家组对我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进行考核验收,认为我市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重过程、重惠民,有特色、有成效,以高分通过对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现场复核。

  (二)协调联动,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减排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健全“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联动”的减排工作机制。一是严格执行总量前置制度。建立建设项目与减排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衔接的环评审批机制,实行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2012年共对39个建设项目进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对6个无总量来源证明的项目实行暂缓审批。二是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中心区8个中心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广宁县污水管网,推进高要市、鼎湖中心镇的管网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市政府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通过执行差别电价、推进节能技改、抓好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企业的关停并转、实施循环经济等措施,全面完成省下达的2012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及“十二五”减排工作方案关停重污染企业工作任务。四是全面推进工程减排。推进水泥、陶瓷等建材行业脱硫脱硝工程治理;华润水泥有限公司按期完成脱硝工程建设,12家陶瓷企业安装了脱硫设施并实现烟气的在线监控;深化工业源减排,重点抓好废水排放量较大企业的深度治理工程和节水技术改造。五是大力推进农业源减排。市农业、环保部门联合制定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方案,指导和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国家鼓励的农业减排治理模式,完善了减排设施建设。六是大力推进机动车减排。制定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方案,建立起环境保护、经济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推进的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制定“黄标车”限行方案,开展“黄标车”限行的宣传发动;全面做好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工况法改造,现有7个机动车检测站24条工况法检测线已全部改造完成,同时,实现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数据通过网络向市级及省级环保部门传输;实施城区公交车尾气季度检测制度,2012年共检测公交车114辆次;制定推进公交车使用LNG工作方案,陆续完成169辆公交车的换代淘汰工作;制定实施推广使用国家标准车用柴油监管工作方案,推进“粤IV”车用成品油的供应,大力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车用柴油。

  (三)加强执法,提升环保监管水平。一是落实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确保重点企业每月不少于一次的监察频次。二是开展饮用水源地、危化品等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由市监察局和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对肇庆市伟邦电源制品有限公司等6家铅蓄电池、2家涉铅企业及四会市权盛陶瓷有限公司、新权业陶瓷有限公司废气污染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目前,各相关企业均按有关要求落实了整治工作。三是强化重金属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敏感地区涉重金属国控重点企业整治的督办。四是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控系统,国控企业数据有效性审核率和数据完整率均超过90%,高于省环保厅要求。五是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环境安全,积极推动跨区域环境合作框架的构建,与佛山市建立区域环境应急机构,积极开展联防联治工作,消除跨界环境隐患。对57家重点污染源实行环保信用管理,并对外通报评定结果,有效促进企业的守法意识和治污积极性,促进企业由“环境保护被动管理模式”向“环境保护主动管理模式”转变。

  (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环保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印发了《肇庆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倡导“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办公”,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低碳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优化项目审批,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没有污染物总量区域削减措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都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推进企业转型和技改。对转产和技改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优势企业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兼并、收购、重组,提高优势资源集中度;加大水泥、生物制药、染整、陶瓷、造纸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对建设低温余热发电站、窑炉改造、锅炉改造、余热回收等方面的技改项目进行政策引导,有效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加快“煤改气”步伐等,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产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合理布局。

  (五)多方位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围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这一中心工作,全方位、大范围报道我市环保工作的的亮点和取得的成效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结合世界环境日主题和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百名记者齐聚肇庆骑游最美绿道倡导珍惜资源”、“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绿色美好家园”、“环保志愿服务进万家” 等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踊跃参与。组建环保志愿者团队,将热心的环保志愿者联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环境保护活动。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建立了肇庆环保微博,抓好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环境宣传橱窗建设工作,在全市各地新建50个广东省环境文化宣传橱窗,更广泛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保工作。





上一篇: 2013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下一篇:2011年肇庆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

网站地图|交通指引|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由广东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主办、广东新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www.zqepb.gov.cn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星湖东路76区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e-mail:shbj_xjzx@zhaoqing.gov.cn
环保举报 投诉热线:12369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